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文章 > 营销教程 > 邓小平倡导大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邓小平倡导大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作者: 时间:2022-04-22
□阳代军1983年6月,邓小平在参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展览”时欣然题词:“大力培养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的军地两用人才。”1987年5月14日,他又为中央警卫团题词:“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正是这一倡导

□阳代军

1983年6月,邓小平在参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展览”时欣然题词:“大力培养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的军地两用人才。”1987年5月14日,他又为中央警卫团题词:“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正是这一倡导,极大推进了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1977年,我国刚刚结束令人痛心的十年动乱,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尚未完成,军队建设仍然立足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就在那时,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提出要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把军队干部培养成“军队和地方都合用的干部”。1983年5月10日至18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在浙江金华召开全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会,全军范围内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工作由此拉开帷幕。随后,各部队在教育训练中,组织干部、战士既学习现代战争知识,又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知识,逐步开展了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的活动。

为什么要倡导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呢?因为人民解放军的教育训练,只着眼于军队本身建设的需要是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的需要。

邓小平说,军队每年有上百万战士复员,怎样使他们到地方工作时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邓小平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提高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注重军队本身的建设,又注重为国家经济建设造就和输送合格人才,充分体现了他对广大官兵的关心和爱护。在他提出的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思想指导下,中央军委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广大官兵的愿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例》中规定,每周六可用于集体组织两用人才培训和科学文化的学习,从而使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工作更加正规化、制度化。

如何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呢?首先,要以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干部、战士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刻苦学习的思想,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既有高度政治觉悟和艰苦奋斗精神,又有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本领的有用人才。其次,以军队建设的需要为主,服务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活动,要同部队担负的任务和干部、战士从事的本职工作相结合。军地通用的专业,通过训练和执行任务达到精益求精;军用和民用相接近的专业,在训练中适当增加民用技术内容;本职专业仅限于军用的,安排学习一些民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再次,以干部为重点,根据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对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中等教育,发展大专教育,组织他们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学习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知识,适应新的技术革命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战士,入伍一年的集中精力进行军政训练,入伍两年以上的,增学一些民用技术。农村籍战士着重学习掌握同各地农村发展商品生产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城镇籍战士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就业本领。最后,从实际出发,广开学习门路。因地制宜,因任务、专业制宜,因培养对象制宜,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多种方式进行。

人民解放军历来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大学校。在革命战争年代,为适应打仗、生产、做群众工作的需要,我军将士纷纷利用战斗间隙学习军事、政治和文化,培养并向地方输送了大批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党中央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要成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而且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把国家的根本利益、军队建设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干部战士的切身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军队教育训练的一个新发展,是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军共有近百万军官通过在职学习获得大专以上学历,85%以上的士兵在服役期间接受了各种民用技术培训,其中近半数获得技术等级证书。而另一个显著的成果是,在全国培养的203万农村籍退伍军地两用人才中,有40多万人走上乡、村领导岗位,50多万人进入了乡镇企业,2700人荣获“乡镇企业家”称号。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活动的普遍开展,对激励干部、战士求知成才,提高部队素质,完成各项任务,密切官兵关系和军政、军民关系,改善部队物质文化生活以及为地方输送人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阅读推荐

广告位 ID:2 320*120

登录

还没有帐号? 点这里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