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墓在上海虹口公园。
书里边读过,照片上见过,给学生讲过,但亲自拜谒,只是在梦里。
忽一日,学校通知我去参加一个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研讨会,会议在“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江西宜春召开,主要内容是邀请于漪、钱梦龙等当时国内著名的中学语文教学能手讲课。课堂设在一个大庭里,学生是从宜春一些中学里临时叫来的,与会人员则坐在学生后边观摩。
会后,我去杭州西湖看了一回断桥便打道回府。由杭州坐火车先到上海,在山海火车站换乘签字时才知道在上海还有四五个小时的逗留时间。于是忙问路人:“虹口公园远否。”答曰:“不远。”于是急忙买了两个烧饼,边吃边问边小跑。跑到虹口公园门口,离公园下班关门只有半个多小时了。半个多钟头能看个什么?不过对于我这个大西北的中学教师,这个对鲁迅先生五体投地的崇拜者来说,能有这半个小时委实已经是福祉不薄三生有幸了。
墓地在公园西北角,占地一千多平米。墓呈长方形,高出地面不是很多。墓后,一面中国传统照壁式墙壁上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大字。两旁有松柏、香樟、广玉兰等绿树护卫,周遭有鲜花芳草陪伴。墓前有一小片空地,空地前有一尊先生的青铜坐像,基座正面刻着先生的生卒年份——1881-1936。先生和蔼的目光打量着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后生,似乎有一些深刻而幽默的话要对我说。先生脚下,一片翠翠的、我叫不上名儿的嫩草长得鲜鲜活活清清朗朗,那是先生新写的文章吗?
鲁迅先生一生叙事如浮雕,议论成格言,人格文章无不登其峰而造其极,可惜五十五岁过早辞世,时在1936年10月19日。葬礼由宋庆龄先生主持,出殡时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坚持徒步十多里为先生送行。起灵、下葬时,巴金、胡风、萧军、黄源、张天翼、陈白尘、萧乾、黎烈文等十六位青年作家为先生抬棺扶柩。先生灵柜上覆盖着一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底黑字大旗,当时安葬于万国公墓,1956年迁葬于现址。
墓地整洁朴素,幽静肃穆。这里长眠着一位中国最有良知的战士,一位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英雄,是我顶礼膜拜的对象。我脚步轻移,生怕打扰了先生的休息;我贪婪注目,生怕遗漏了这儿的一草一木。我还画了一张草图,想在头脑中把印象留得深刻一些,再深刻一些。眼看着红日西下,暮色渐起,我忽然对周围的花草树木嫉妒起来,你们是何方仙株嘉卉,竟有幸永伴先生?我多么想变成一棵小树一棵小草,永远生长在这里,陪先生经冬历夏,为先生遮阳挡风。
但我毕竟变不成小树小草,我还得快快赶回去给我的学生上课。公园关门时间已到,依依不舍中,我总想带走一丁点什么留个纪念。我又不忍心触碰墓地的一星半点。一进墓地,我便蹑手蹑脚,连一粒沙都不愿扰动。犹犹豫豫思思量量,离开时只捡了一片不大的落叶,放进我的日记本里,也放进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