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古称书斋。古人每每踏步其间,顿觉心神俱静,性灵无尘。
书斋生活,宁静淡泊。其之贵,在于养性明志,使人品格高远,如刘禹锡的“陋室”、诸葛亮的“茅庐”、扬雄的“玄亭”;其之妙,在于通天接地,使人心驰神游,如司马光的“读书堂”、蒲松龄的“聊斋”、杜甫的“浣花草堂”;其之静,在于隔绝尘世,使人心宁神静,如李渔的“芥子园”、袁枚的“小仓山房”、陆游的“老学庵”。
书房是一个人气质养成的地方,其布局陈设是有讲究的,笔墨纸砚、琴棋书画、桌椅几凳是必备的,或惊艳了岁月,或温柔了时光,或打动了人心。但因个人嗜好,点缀菖蒲假石、枯木野花、箫剑兰草也未尝不可。“文房百器,炉为首器”,案头摆设最能彰显主人情趣,若选一铜炉常置案头,焚香一炷,秉烛夜读,疲后舞剑,实乃“对月把卷时看剑,铜炉添香夜读书”。
之前,我是没有书房的。成家后卧房即书房,餐桌当书桌。如今,我有了一间10平方米的书房,虽然不大,但很敞亮,关键是装满了书籍。读书,让我的视野变得越加开阔辽远。
很多作家与书房融为一体。冰心、巴金、钱钟书……我相信从他们书房里产生的一切,都是其性情、气质、兴趣、习惯与审美的外化与投射。
“松声、涧声、山禽声、野虫声、鹤声、琴声、棋子落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声之至清者也,而读书声为最。”世上有无数令人神往的地方,但我最喜书房,置身其间,读书写作,观物洗尘、凝神养气、剪欲修行。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