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梁宙
编辑 | 翟瑞民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多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现多次核酸检测才“显阳”的情况,引发社会关注。专家表示,在聚集性疫情中,一些确诊病例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核酸检测才能被发现,这与感染者的潜伏期、被病毒感染的部位以及取样的方法等都有关系。
据河北省卫健委网站消息,2021年1月13日0-24时,石家庄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5例。其中一名确诊病例是4岁女孩,该名女孩在1月2日、4日、6日、8日、10日5次核酸检测均呈阴性,1月12日核酸检测呈阳性,1月13日被诊断为确诊病例。
在前一日通报的石家庄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一名66岁的确诊病例分别于1月3日、5日、7日、8日、9日5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1月10日核酸检测才呈阳性;另一名50岁的确诊病例在1月3日至10日也是进行了5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1月11日核酸检测呈阳性。
为什么会出现多次核酸检测后才“显阳”的情况?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受到关注。
实际上,多次检测“假阴”转阳的情况此前便已出现。2021年1月4日,大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汤易在介绍大连疫情时表示,有的病例做了11次核酸检测才显出阳性,有的地区检测6轮还有阳性病例出现。
对此,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对界面新闻表示,石家庄疫情中出现多名确诊病例核酸检测几次“假阴”转阳的情况是正常的,民众不用过于担心。
金冬雁介绍,因为在聚集性疫情中,一些确诊病例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核酸检测才能被发现,一是感染者的潜伏期不同,潜伏期前期的一段时间无法测出病毒;二是病例被病毒感染的部位不同,如果被病毒感染的部位在下呼吸道深处,取样较困难。
“对于被病毒感染的部位在下呼吸道深处的病例,如果医务人员能取到深喉唾液可能会好一些,但是通过咽拭子、鼻咽拭子比较难取到,甚至有时候还要通过采集肺泡灌洗液才能成功取样。”金冬雁说。
据河北日报报道,在检测环节,石家庄各地紧急采集回来的核酸样本,都被第一时间送到各检测机构由专人核对接收,进入标本准备区进行灭活并完成核酸提取。样本中的核酸提取出来之后,要进入后续扩增程序,一般样本用相应的检测试剂盒设备进行第一次检测,如果样本出现阳性反应,再对样本使用另外的试剂盒设备进行复检。两次检测都呈阳性反应,则需要进行上报处理。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所长高伟利在接受采访时称,造成多次“假阴”转阳的现象原因较多,最主要的是呼吸道分泌物的排毒量。高概率是该名病人每次呼吸道排毒的量非常少,所以不容易被检测出来。其次采集标本、运输标本的规范化程度、检测时间、实验室操作规范化程度等均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高伟利表示,检测结果阴性并不能排除患者未感染新冠肺炎,仍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多次采集患者样本进行复核检测。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效果也和病毒潜伏期有关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陆家海对界面新闻表示,核酸检测几次“假阴”转阳并不能说明检测方法存在问题,现在的检测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检测过程中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的情况已经非常低了。人刚接触到新冠病毒,病毒在体内不能自我复制,病毒的增殖必须依靠于宿主细胞,在这个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采不到病毒的样本。
金冬雁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几次“假阴”转阳的情况在意料之中。一名确诊病例从暴露到发病的阶段属于潜伏期,但是潜伏期里有一段时间是测不出新冠病毒的。
“人在感染病毒的过程中,可能是通过呼吸道、手接触等进入体内,刚接触时病毒量很少,一般情况下可能在两三天之内能够被核酸检测出来,窗口期比较长的五六天之内也可以被检测出来,这就是我们要开展两次甚至多次核酸检测的原因。”陆家海说。
金冬雁认为,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是检测的周期要快,医务人员也可以通过用新冠特异性抗体(IgG和IgM)检测和临床症状来补充,或者调整取样的方法,如有些病例出现了临床症状就需要取到下呼吸道的样品。
“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比较强,最重要的是要把‘超级传播’防住,特别是防止发生连续性的‘超级传播’事件。在同一起聚集性感染事件中,也不是每个人的核酸检测都在同一天呈现阳性,有部分确诊病例会晚一些,所以我们要通过对密切接触者和高危人群进行连续的检测,找出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金冬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