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医学院和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张林琦在奠基仪式上发言。胡丹萍摄
12月27日,国内首个黑猩猩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项目产业化基地建设奠基仪式在北京大兴举行。澎湃新闻从奠基仪式上获悉,该基地将来要生产的新冠疫苗是由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团队与天津医科大学周东明教授团队合作研发的新冠腺病毒疫苗,该疫苗即将申请国内外的临床试验,预计明年由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大兴建设的生产基地进行大规模生产。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我国就布局了5条技术路线。即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
“我们所做的是以黑猩猩腺病毒为载体的疫苗。”清华大学医学院和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张林琦介绍,黑猩猩腺病毒载体,在安全性、免疫原性、大规模生产、运输和储藏等方面有很多的优势。
今年5月份,经过全力攻关,张林琦团队与周东明团队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疫苗进入动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阶段。
张林琦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与人腺病毒载体相比,黑猩猩腺病毒载体具有在人群中预存免疫少的优势。由于腺病毒载体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具有较好的免疫持久性,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制中体现了巨大的优势。
至今为止全球已有多个腺病毒疫苗进入临床阶段,其中牛津大学与阿斯利康合作开发的新冠疫苗(AZD1222)使用的就是黑猩猩腺病毒载体。《柳叶刀》发表的关于牛津新冠疫苗试验的中期分析结果显示,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迄今为止,牛津疫苗组未报告任何住院、重症或死亡病例,同时该疫苗可在70%的病例中预防症状性疾病。
“目前,我们的疫苗在动物身上没有看到副作用。”张林琦介绍,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使用的腺病毒载体来自于黑猩猩稀有血清,主要原因是人体内一般不存在针对黑猩猩型腺病毒的预存中和抗体,以这种病毒做载体的疫苗,最大的好处是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小,在免疫剂量上有不少优势。
“验证疫苗有效性的三期临床试验需要去国外大流行区做。”张林琦对澎湃新闻表示,预计12月底将申报开展国内外临床试验,与国内研发的几个其他路线的新冠疫苗一样,该疫苗研发也面临国内没有患者参与三期临床试验的情况。
张林琦介绍,从新冠病毒长期流行的趋势看,第一棒的新冠疫苗研发成果已经出来了,展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长期的保护性还需要继续观察。
作为第二棒紧跟者,张林琦团队更加着力在疫苗的综合能力,包括有效性、安全性、保护周期、规模化、可及性等方面。(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