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诸暨天新针纺有限公司的大数据中心,屏幕上4条智能化生产线的实时数据不断闪烁。公司总经理何朝阳告诉记者,这套生产执行系统让袜子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通过机联网上传服务器,可对原料、机台等运行状态追踪溯源。“人工成本节省了70%,原本需要100个挡车工,现在不到30人就够了。更重要的是,产品损耗减少20%。”
这是浙江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如今,浙江坚持全省一盘棋总体布局,强化统筹部署、优化工作机制、协同指导推进,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打造数字经济“三区三中心”
据了解,浙江发展数字经济,重点在打造“三区三中心”。
“三区”,其一是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通过数字产业化形成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一批世界级企业引领、带动整个数字产业化发展。其二是产业数字化示范区,发展 “机器人+” “互联网+” “大数据+”。其三是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的先导区,从政府制度供给层面,共同构建数字经济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三中心”,其一是数字技术创新中心。浙江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之江实验室,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其二是新型贸易中心。发展新兴贸易,加快推动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在全球布局,支持杭州建设新零售标杆城市。其三是新兴金融中心。将数字经济与传统金融业相结合,聚焦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未来产业”成经济新热点
如今,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正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杭州众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对生产设备进行最后的装配、调试。作为一家芯片制造关键设备提供商,企业刚刚成立一年,就成功研发出200毫米规格的集成电路芯片。
“一般设备从研发期到产业化要3年,我们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顾海洋告诉记者。
今年1~8月份,浙江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415.2亿元,同比增速回升至13.4%,为今年以来最高增速;实现利润总额1044.1亿元,同比增长3.9%;软件出口103241万美元,同比增长1.2%,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反映出作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强大活力。
数字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停车,“时空挪移、资源共享”“先离场后付费”;看病,“最多付一次”;酒店,30秒自助入住……这些“简捷生活”,依靠“城市大脑”在杭州得以实现。
何谓“城市大脑”?就是利用人工智能体系,将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数据化,将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进行汇聚,再通过超强分析、超大规模计算,实现对整个城市的全局实时分析。
以杭州治理城市“交通病”为例,“城市大脑”将所有人、车、道路数据都接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把庞大的数据转化为科学合理的业务模型,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宁波市从CityGo研究着手,衢州市聚焦平安领域,湖州市创新“两山指数”建设,德清县打造全域智能感知……许多城市纷纷开展“城市大脑”建设与探索。
据了解,下一步,浙江将继续探索构建审慎包容的数字治理新模式,围绕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的广泛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范围内数据资源自由流动,在政务服务、电子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加快建设包容性数字化社会。